唯品匯從三駕齊驅到回歸特賣
【YCC拉鏈行業新聞】
1月2日,北京市消費協會在對60件羊絨樣品測試發現,有11件樣品產品未達到規范要求。其中,從唯品會購買的鹿皇羊套頭連帽衛衣針織衫樣品用羊毛冒充羊絨,涉嫌造假。
如果不是這則假貨新聞,誰還記得那個專門做特賣的網站?
2008年在廣州成立,2012年敲開紐交所大門,2014年股價最高時漲到230美元,被稱為“妖股”曾經是國內第三大電商,有周杰倫夫婦傾力代言,京東騰訊的大力加持。但就像在消費者心中的存在感一樣,唯品會的高光時刻也已經是往日云煙”電商三大指數自2016年后就一直在下跌,股票也經歷幾番大漲大跌,現在唯品會更像是一個掉隊的野鴿,沒有方向。
這次又被曝售假更是給一直宣稱百分百正品,把正品當唯一護身符的唯品會致命一擊。YCC金屬拉鏈之所以說“又”因為這已經不是唯品會第一次出現假貨問題。
從2015年開始,第三方投訴平臺圍繞這家老牌電商的投訴就一直不斷,然而圍繞這家老牌電商的問題遠不止假貨這一個,盡管對于特賣電商來說,單單假貨問題就足以致命。什么讓這個11年的老牌電商走得如此艱難?特賣”故事要怎么延續?唯品會還能撐多久?
從三駕齊驅到回歸特賣
2018年7月7日的唯品會年中戰略會上,沈亞說:唯品會回歸‘特賣’戰略,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而就在幾年前,唯品會CFO楊東皓曾表示,未來唯品會將形成以“電商、金融、物流”為支持的三駕馬車”架構。
從三駕齊驅到回歸特賣,現在唯品會在做減法,這背后是唯品會說不完的心酸和未實現的野心。
2012年,唯品會的流血上市一度成為行業笑話,當時的唯品會已經意識到單一特賣業務無法支撐其一直走下去。等到2013年迎來全面飄紅時,唯品會迅速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及物流業務,希望轉型成綜合性的消費電商。
截止2018年,唯品會旗下品駿快遞已經設立六大物流倉儲中心并設立了9個海外倉,直營規范化站點也達到3900個。根據2019年Q3財報顯示,品駿快遞也已經連續23個季度盈利。同樣,金融業務也獲得迅速發展。2015年消費金融產品“唯品花”正式上線,2016年唯品會全資收購貝付,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始開展支付業務,2017年,首期唯品金融ABS產品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但去年11月,唯品會宣布與順豐達成業務合作,并且終止品駿快遞的全部業務。YCC拉鏈去年雙十一期間,唯品花卻全面禁用,消費者既震驚又茫然。
為什么繼續盈利也要甩掉物流業務?
答案藏在財報中。
從2017年Q1至2018年Q4唯品會的履約費率(履約費用/總營收)平均在9.3%而京東的履約費用率平均在7%左右。這意味著,唯品會對物流的投入要高于京東,其模式比京東還要重。倉儲物流費用在唯品會總運營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堅持在50%左右。
居高不下的物流利息讓唯品會喘不過氣,但甩掉物流業務的根本原因在于,唯品會自身的業務增長跟不上物流的發展,更不用說靠唯品會長期支撐物流的高投入。從2017年Q12019年Q3唯品會營收同比增速從31.1%繼續下降至10%最低時甚至只有7%2013年、2014年唯品會的營收增速高達1395.79%119.78%同樣,臨時處于虧損狀態的金融業務,也讓唯品會喘不過氣。
截止2019年Q2唯品會市值蒸發高達68%砍掉兩個高利息業務成為唯品會的不二之選。所謂的回歸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只不過是轉型失敗的借口,試問誰不想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傲居榜首?但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唯品會從“妖股”走向增長幾乎停滯?
誰也救不了增長難題
營收增長從1395.79%7%究其原因,離不開用戶增長難題。
財報顯示,自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唯品會活躍用戶增速便逐步放緩,2018年第一季度出現用戶增長的首次停滯。截至2018年3月底的過去12個月時間內,阿里和京東的活躍用戶人數分別為5.52億、3.02億,唯品會僅為5660萬。
2018年第一季度后,唯品會用戶小有增長,但是都依靠于京東及騰訊的流量扶持,唯品會依然無法自我造血。當京東及騰訊不再進行流量扶持后,唯品會將如何生存?
消費者眼中,唯品會的特賣等同于服飾特賣,而這也正是唯品會無法增長的原因所在
觀察唯品會過往的營銷方式可以發現,唯品會一直在把女性作為消費主體進行推廣。如請周杰倫擔任代言人,各大電視劇中進行廣告植入,尤其是電視劇《歡樂頌》廣告植入深入人心。但深入人心的卻是這是一個專門為女性服務的服裝特賣網站”直到2018年年中,唯品會才推出專門的男性版APP消費群體的局限讓唯品會用戶高增長后陷入停滯。
而消費品類的局限則讓客單價不時下降,這也從側面影響了營收的增長。唯品會并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2014年,唯品會以1.125億美元收購了樂蜂網75%股權,希望以此彌補化妝品類目。這一動作的確補齊了化妝品短板,但在其他種類,唯品會依然像個“門外漢”另一方面,所謂特賣是指大量收購品牌尾貨再進行低價銷售,省去中間商環節,讓一局部利給消費者,特賣商從而實現盈利。
因此,除服裝化妝品這些毛利率高的產品適合進行特賣外,其他毛利率低的種類對于唯品會來說并不能帶來良好的收益。
另一個無法忽略的問題在于,隨著阿里、京東等綜合電商開始做特賣以及愛庫存等同類電商的崛起,唯品會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供應能力成為唯品會的又一難題,這也將直接影響唯品會的客單價及用戶增長。
面對這些難題,唯品會已經束手無策,只能縮減利息來彌補,提高盈利,也正是其所謂的回歸特賣。但從回歸特賣提出至今已經過去一年,唯品會的難題卻似乎沒有解決。
治標不治本的回歸
根據唯品會2019年Q3財報數據顯示,總凈營收為人民幣196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178億元增長10.0%;商品總額為人民幣317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272億元增長17%;活躍用戶數增至3200萬人,同比增長21%
但增長的數據靠得是唯品會不斷的高額補貼以及廣告營銷。2019年Q3唯品會營銷費用同比增長24.7%回歸特賣后,唯品會依然沒有學會自身造血。
另一方面,線下是唯品會應對線上增長困境的重要一環,2018年8月唯品會上線唯品倉,希望從B端尋找新的增長點,分線上APP及線下門店。線下唯品倉2019年3月唯品倉已在廣州、清遠、東莞、珠海、深圳、成都、天津、上海共計開出21家線下店。其中,廣州開出11家店,均選址幼稚商圈,天津和成都共計開出兩家店,均選址在唯品會倉庫 YCC拉鏈聯系方式另一方面針對C端用戶,唯品會開出300家線下零售店。
此外,今年7月10日,唯品會以29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運營著5個奧特萊斯廣場的杉杉商業100%股權。29億元正好是唯品會2018全年加2019Q1總凈利潤。
但結果如何?
經過一鳴網實地走訪發現,上海地區的唯品會線下店,顧客人數較少且擺放的商品已經有積灰現象。有消費者對記者表示:店里的東西沒什么好買的還不如去線上,東西都很舊,而且有的衣服都有被明顯試穿的痕跡”此外,有唯品會內部員工表示:線下店目前的整體情況不錯,但是新客流還是不達標。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唯品會的線下業務還未形成氣候,且線下經驗較少的唯品會即使重金收購奧萊,該如何運營又是一大難題。顯然,著急的唯品會并沒有思考那么多。但可以預見的如果唯品會沒能解決供應問題,線下店不只不能彌補線上,也將成為下一個負擔。
但對于眼下的唯品會來說,假貨問題或許是第一個要解決的難題,終究新用戶不再增長,老用戶不能再流失了
- 上一篇:YCC拉鏈確信人工智能AI可以顛覆傳統零售業 2020/1/23
- 下一篇:海淘電商“洋碼頭”已完成新浪微博投資的數億元D輪融資 20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