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單快返成為廣東中大紡織企業的黑科技,接下來紡織供應鏈梯度轉移至清遠
【 YKK鈕扣行業新聞】
廣州康鷺片區是廣州市城央“最貴”舊改項目,項目投資總金額近347億元,7月24日,該城中村改造項目F37F57兩個地塊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建設階段。據介紹,計劃用10年時間完成整個改造工作,爭取在今年年底完成第一期啟動地塊全部清除工作。計劃于2027年完成上述2個地塊的安排房建設與回遷。
以10年為改造周期
以“10年”為改造周期凸顯了康鷺片區的改造難度。和廣州其他城中村相比,康鷺片區直面的現實是位于全國最大紡織面輔料交易基地—中大紡織商圈內,成為小型加工制造業的據點。
全國紡織看廣東,廣東紡織看中大。廣東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王先慶在2018年撰文稱,中大商圈實際上是珠三角紡織制衣廠的供應鏈樞紐,市場周邊聚集了3萬多家制衣廠、作坊、店鋪,從業者超越30萬人。
官方提供的數據是該片區人口密度達11.96萬人/平方公里,逾越世界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孟加拉國首都達卡(11.27萬人/平方公里)香港(6.84萬人/平方公里)1.7倍。
圖片
康鷺片區破土動工 拍攝:張熹瓏
梯度轉移清遠
但從業者更想留下
清遠中大時尚科技城位于清遠市石角鎮,與中大布匹市場距離87公里。海珠區與清遠市成立招商聯合工作專班,自2022年12月以來,先后舉辦招商推介會、組織企業考察、聯合舉辦紡織產業招聘會,希望將中大商圈服裝制造環節轉移到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而商貿局部仍留在中大商圈。
據動員會上了解,梯度轉移推進逾越一年半,僅50余家企業落地。對比官方給出的數據—村內各類小制衣廠、小作坊、商戶近1.6萬戶,可見搬遷至清遠并未成為制衣村從業者的共識。
一方面,有些廠主還沒收回已投入成本。康鷺片區地處市中心區域,地值高、租金高,普遍存在層層轉租賺差價、頂手費”情況,最多可達“七手”轉租。進場費”康鷺紡織圈中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租戶租下工廠或作坊,除了繳納租金,還需要交“轉手費”和“茶水費”
更多的疑慮指向清遠產業鏈和市場的幼稚度。宋婷婷是受到破土動工影響的一批從業者,廠房原本位于F37地塊,隨著這個地塊在去年啟動拆建,將廠房轉移到幾百米開外一處一樓自建房里,清遠,沒有輔料布料怎么生存?沒有客戶,那邊租金再廉價也沒用。
曾小燕提到中大商圈已經習慣了客戶流動性大、短工盛行、小單快返的模式,拿個牌子站在街上就能招工和找客戶,有合適的就做,干一天結一天,像菜市場買菜一樣。要搬到清遠,除非有固定的客戶和長工,大老板才有這個實力。
廣州,中大紡織商圈以及白云區周邊的制衣工廠,與流花、沙河和十三行形成“前店后廠”關系,共同構建起華南最大的服裝圈。制衣村環環相扣、24小時運作的生態是其最大優勢。推銷布匹、輔料,入廠拆剪,制成成衣,批發商拿貨,這些環節在一天甚至半天內就能完成。
一個問題在于,龐大的就業人口和設備轉移后,如何保證清遠紡織圈成為“時尚城”原本處于產業鏈較低端的環節,換了一個地方后,就能往高附加值端走嗎?宋婷婷對此很遲疑,認為,如果哪天拆遷到現在廠房所在地,會考慮去同樣有服裝基礎的增城區、番禺區,優勢也只有小單快返了
依照設想,康鷺低端產業遷出后,中大紡織商圈將發展為融合紡織時尚發布中心、紡織產業數據中心等于一體的國際時尚中心。康樂村和鷺江村則被定位為中大國際創新谷的效果輸出與配套服務區。
圖片
康樂村內,不少工廠并未經營 拍攝:張熹瓏
事實上,距離中大商圈僅7公里的位置,就有一個成功的舊改范本—琶洲村于2008年展開拆遷,近年來逐漸發展為數字經濟高地,成為海珠區GDP增速的主要推力。來源 節選自界面新聞、紡道1707
活動預告:NTMT第二屆生物基紡織新資料應用峰會(9月24日上海)
當“新質生產力”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ESG等理念已經從時代的可選項”轉變為“必選項”甚至成為國家和企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紡織生產制造過程中的環境影響,追求可持續、環保的時尚選擇。革新正在發生:一些低碳創新材料的誕生,如生物基皮革、蛛絲蛋白纖維等生物基材料,正逐步取代對環境不友好的石油基高分子資料,成為各大時尚品牌的寵兒。時代的浪潮下,挑戰與機遇并存,紡織企業需要提高自身創新力,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新機遇。
- 上一篇:韓國兩大電商平臺瀕臨破產,拼多多Temu總部被圍 2024/8/7
- 下一篇:年天貓雙11,更加關注增長質量:回歸經營本質,為商家創造更大 2022/11/23